专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周作宇

1/5

《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宣言》正式发布

2/5

“数字化赋能终身学习”论坛在京召开

3/5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在京召开

4/5

《智慧教育: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发布

5/5
  • 专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周作宇

  • 《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宣言》正式发布

  • “数字化赋能终身学习”论坛在京召开

  •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在京召开

  • 《智慧教育: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发布

“人机协同教育创新设计学生论坛”精彩现场
“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小学赛道总决赛”精彩现场
“数智学前教育论坛”精彩现场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stem教育平行论坛”精彩现场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精彩现场
“领导力与数字化转型论坛”精彩现场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精彩现场
“学习科学与人机协同教学新范式论坛”精彩现场
专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
专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副主任毕小涵
专访深圳市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前湾学校教师祝琛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罗跃嘉
专访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校长李华
专访长沙市雨花区雨花实验小学集团总校长万淑兰
专访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
专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三女牙
专访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李鸿章
专访深圳市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前湾学校教师祝琛
专访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陈亮
专访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处处长赵德良
专访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健康与管理系主任党帅
专访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研究员倪菁
专访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处处长安骞
专访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副院长王华丽
专访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校长宁翔
专访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海外安保服务专业负责人蒋卓强
专访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书记阿其拉图
专访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紫金花朝戏创新团队负责人林颖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STEM教育”论坛在京召开

来自中外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体系构建与课程创新、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路径与教学模式重构、AI赋能跨学科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新实践、科创素养与计算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有效培养、区域性政策支持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典型案例、智能学习与实验空间、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等重要议题。

“智慧教育名师论坛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颁证”活动举办

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智慧教育的前沿实践与发展路径展开交流。论坛旨在构建跨领域、跨区域的对话平台,汇聚全球智慧教育领先者的创新经验,深化名师引领与科教融合,推广可复制的智慧教育实践模式。

“智慧校园:应用·治理·装备”论坛在京召开

来自国际、国内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方案、智慧教学场景创新与装备应用、大模型及智能体部署与应用、数据驱动的校园治理现代化、智能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教育装备标准化与生态协同等重要议题。

“领军教师与智慧课堂”论坛举办

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代表,围绕“领军教师的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基于大小屏融合的智慧课堂生态构建、领军教师引领智慧课堂创新的策略与实践以及智慧课堂赋能领军教师专业发展”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中芬智慧教育论坛暨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十周年庆典在京举行

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JoLII)由中国教育部与芬兰教育与文化部于2015年共同倡议设立,北京师范大学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作为牵头高校。研究院始终致力于建设跨学科国际研究平台,整合教育学、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资源,推动以学生为中心、包容且创新的教育变革。

“学术发表与国际传播[主编讲坛]”在京召开

本论坛是智慧教育大会举办十年以来,首次汇聚国内外教育学顶尖期刊主编及众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覆盖从微观写作到宏观研究范式的全域议题。

“青春启智:人机协同教育创新设计学生论坛”举办

8月20日,聚焦“人机共生”(Human-AI Symbiosis)前沿议题的“青春启智:人机协同教育创新设计学生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作为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教育的未来”的全球倡议。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师”论坛举办

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的官员、学者与行业专家共聚一堂,围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路径,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备课、授课、辅导与教研全流程、智能时代的教育伦理与责任边界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数字化开辟区校教育发展新赛道”论坛在京召开

本次论坛以“探索区域和学校教育集成化、智能化与国际化发展路径”为核心,深入探讨数字化治理模式、转型创新实践、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以及教育科技企业赋能等关键议题,旨在汇聚多方智慧、共享先进经验、协同突破瓶颈,为区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名校长论坛”在北京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名校长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基础教育数字化变革、学校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等议题深入交流实践经验,探讨智慧教育发展新路径。

“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单位的官员、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应用场景、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学习科学与人机协同教学新范式”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汇聚了来自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人机协同的未来教育新生态。

“领导力与数字化转型”论坛举办

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官员、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聚一堂,探讨智能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区域与学校教育数字化治理模式、教育数字化领导力等重要议题。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在京召开

来自中国、马尔代夫、德国、卢旺达、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国际组织、职业院校以及知名科技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围绕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专业与课程标准、智能辅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等议题展开探讨,为职业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智慧教育: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发布

这部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专著,作为“智慧教育发展丛书”的核心之作,凝结了黄荣怀教授领衔的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团队十余载深耕智慧教育领域的理论洞见与实践积淀,既直面教育变革时代的核心命题,亦回应着全球教育发展的共同关切。

“智慧阅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论坛在京举办

8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指导,新阅读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平行会议——“智慧阅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北京举办。

《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宣言》正式发布

《2025全球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宣言》总结了大会的核心共识与未来承诺,重申了以数字化转型、开放和包容为核心的智慧教育对于实现全民公平、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目标的关键作用,阐述了GSENet未来的六大行动方向,推动全球范围内智慧教育的发展与合作。

“数字化赋能终身学习”论坛在京召开

来自全球开放与远程教育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界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终身学习的未来,共同推动构建更具包容性、公平性和可持续的全球终身学习新图景。

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小学赛道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共同为中小学赛道一等奖获奖教师颁奖。

“迈向智慧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论坛在京召开

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官员、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共聚一堂,探讨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和新路径、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人工智能助力区域教育变革、智能时代的教育规划与治理、区域和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保障体系、携手迈向教育2050的路径等重要议题。

“人工智能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

自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试点区域、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实验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评价全流程、学生发展过程记录与结果诊断的有机融合、区域特色综合素质评价路径探索,以及“育人、选拔、诊断”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创新发展方向,助力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提升。

“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论坛举办

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强化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是强国纲要的战略部署。与会专家学者聚焦AI在教育多场景中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探讨了产学研协同机制如何加速技术落地与生态构建。

“数智学前教育”论坛在京召开

来自全国多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内智慧教育领域和学前教育领域专家,100多名一线数字化应用优秀园所的园长、教师及智慧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机构代表,共同参与此次会议,针对“人机协同背景下学前教育数智应用场景创生”等主题展开研讨,并进行经验分享。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京开幕

8月18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教育、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