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少儿守护人 郑树国 口腔卫生
-
主题教育
-
保护视力
-
主题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华先锋人物
-
中国动漫观察
-
六一儿童节
-
育儿消费
-
孩子 写作业
-
阅读能力
8月19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STEM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来自中外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体系构建与课程创新、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融合路径与教学模式重构、AI赋能跨学科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新实践、科创素养与计算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有效培养、区域性政策支持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典型案例、智能学习与实验空间、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等重要议题。本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UNESCO Chair on AIE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学习教席(UNESCO Chair on e-Learning)、阿拉伯国家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ALECS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科学和数学教育区域中心(SEAMEO RECSAM)、《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联合承办。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副司长 陈东升
在嘉宾致辞环节,中国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副司长陈东升表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践举措,如成立科学教育联盟、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版)》,着力构建覆盖各学段、融通课内外的教育生态体系。他强调,应加强技术伦理建设,推动建立智能体赋能学生全面成长的行业公约与自律机制,促进AI技术助力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
赞比亚教育部长道格拉斯·蒙萨卡·西亚卡利马(Douglas Munsaka Syakalima)
赞比亚教育部长道格拉斯·蒙萨卡·西亚卡利马(Douglas Munsaka Syakalima)表示,发展中国家更需抓住AI时代的教育机遇,通过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和国际合作推动本国教育体系升级。他呼吁全球共同构建“伦理共识与监管标准”,让AI真正服务全人类的学习权。
理念引领:AI教育的人本愿景与伦理基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技术与人工智能部门主任沙菲卡·艾萨克斯(Shafika Isaacs)表示,STEM教育应激发学生乐趣与归属感,关注边缘群体公平发展,并提升师生对AI伦理的理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研究基地”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熊璋表示,人工智能对教育是质的变革,应将其办成愉快的教育,而非功利化、应试化的老路。应注重跨学科能力、AI素养与价值观培养,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青少年在人机协同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创新发展,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学习教席主持人,西班牙拉里奥哈国际大学教授丹尼尔·布尔戈斯(Daniel Burgos)表示,AI叙事不可主导教育真相,需坚持伦理框架和人文情怀,避免技术异化。
巴西科技整合跨学科人文培养研究所所长卡洛斯·阿尔贝托·佩雷拉·德·奥利维拉(Carlos Alberto Pereira de Oliveira)呼吁构建全球教育公平新体系,助力全球南方国家借AI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融合创新:跨学科协同与核心素养再塑
国际斯坦福研究所高级首席研究员卡特里娜・拉瓜尔达(Katrina Laguarda)分享CoolThink@JC项目从课程、平台、教师培训到评估的闭环生态。她表示,最显著成效是低成就学生信心跃升,证明计算思维教育应以培育“用科技服务社会”的创造者为核心目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所所长、教授任扬(YAM Yeung)推动“AI4未来”课程体系落地238所香港中学,通过伦理—知识—实践三位一体融合师资培训大规模推广。
科普作家、科普电影编剧/导演汪诘表示,通过影院级科学电影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用故事传播科学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他呼吁社会支持,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普电影,让科学精神真正走进青少年心中。
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组副组长,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总经理刘国飞提出“1+X”通识课程体系,融合课程重构、实验数字化与师资赋能,已在5000多所学校落地。
区域协同:地方模式助推教育生态系统升级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贺占平分享以“标准统一+平台融合+社团拓展”为路径的区域AI教育实践,促进课程与竞赛联动。他表示,AI深度赋能全学科教学与智慧教研,推动课堂模式向“以学为中心”转型。
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林君芬提出“六个一”治理体系,强调AI赋能个性化学习、跨学科融合与教师能力成长。
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晓勇阐述“AI立方体”与“科教生态圈”构建,推动AI教育从课程到实践的全链条升级。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科学和数学教育区域中心技术教育专家 萨努拉·贾亚(Sanura Jaya)分享AI赋能K12 STEM教育的跨国实践,展示城乡融合与教育可持续发展。
本论坛由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李泽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市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人工智能(师范)专业负责人唐晓岚,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特聘研究员、科学教育学位点负责人翟雪松联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