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教名师领航创新路径 优秀案例示范实践未来——“智慧教育名师论坛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颁证”活动举办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8-26 11:02:20
央视网 | 2025-08-26 11:02:2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8月20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名师论坛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颁证”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等的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智慧教育的前沿实践与发展路径展开交流。论坛旨在构建跨领域、跨区域的对话平台,汇聚全球智慧教育领先者的创新经验,深化名师引领与科教融合,推广可复制的智慧教育实践模式。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与阿里云智能集团共同承办,包括嘉宾致辞、主题报告、优秀案例颁证和视频报告四大环节。

参会嘉宾合影

参会嘉宾合影

赞比亚教育部部长道格拉斯.蒙萨卡.西亚卡利马(Douglas Munsaka Syakalima)

赞比亚教育部部长道格拉斯.蒙萨卡.西亚卡利马(Douglas Munsaka Syakalima)

  赞比亚教育部部长道格拉斯.蒙萨卡.西亚卡利马(Douglas Munsaka Syakalima)表示,智慧教育涵盖多个层面,教师需掌握智慧平台与设备的使用,以提升资源获取与教学实施能力。他强调非洲部分地区仍面临教学资源匮乏、知识传播依赖书本的挑战,呼吁通过强制性政策为教师配备智能设备,助力学生平等获取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余清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余清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余清臣表示,教师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具有关键作用。他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推动教育技术创新与教师发展方面的成果,期待通过论坛促进更广泛的合作与研究。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教育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孙光强(Ton Quang Cuong)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教育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孙光强(Ton Quang Cuong)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教育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孙光强(Ton Quang Cuong)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应成为教师的“同事”,为教育注入人文关怀。教师应转向学习生态系统的设计者,从追求标准答案转向项目化学习。应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交互能力、伦理监督和政策创新,以重塑教育生态系统。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教师发展中心技术促进与实训部主任杜炫杰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教师发展中心技术促进与实训部主任杜炫杰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教师发展中心技术促进与实训部主任杜炫杰分享了AI赋能下的精准教研与教学实践。在教研方面,他提出“人的评价智慧与机器评价智能相结合”的核心理念,着力解决隐私保护、模型准确性与工具适用性等问题。在教学层面,他介绍了将传统纸笔与AI技术融合实现跨场景数据采集的方法,以支持精准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术与学生事务部战略项目主任格雷特·威尔金森(Grette Wilkinson)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术与学生事务部战略项目主任格雷特·威尔金森(Grette Wilkinson)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学术与学生事务部战略项目主任格雷特·威尔金森(Grette Wilkinson)介绍了阿德莱德大学与南澳大利亚大学合并的案例。两校合并旨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通过整合研究领域与专业资源提升整体实力。大学广泛运用数字工具与智能系统,推动课程体系的快速重构,并开发定制化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同时优化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体验,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张建彬介绍,该校自2019年起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并通过“体验感知—原理探究—作品创作”三个教学环节实现。课程注重思辨能力训练,融合生活实例与项目式学习,推动师生在AI教育中共同成长。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MB大学助理教授、“Kreativno Pero”国际学校计算机科学教师和技术导师武克·武约维奇(Vuk Vujovic)表示,科技变革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但教师对技术的兴趣远低于学生,形成明显代际鸿沟。该校通过开展小规模试点项目,培训教师利用AI处理行政事务,节约时间以更专注于与学生的互动。他表示“教师是建筑师,AI应是助理”,呼吁政策与实践结合,为教师营造心理安全感,共同设计教学工具。

  北京中学高级教师赵娜介绍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工作室与睿辅AI研究院的合作创新实践。面对中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通过“思问课堂”理论构建与教育AI技术创新,形成“师生机”协同教学新模式。该模式构建了覆盖“测、讲、学、练、思、问、评”七个环节的全过程AI辅学体系,借助AI技术实现精准测评、实时互动与个性化出题等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沙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Al-Moltaqa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穆罕默德·里兹卡拉(Mohamed Rizkallah)以“一张白纸”为例,引出当前教育与学习之间存在的差距,指出AI应当让学习变得更轻松,而非增加负担。他表示应厘清教育者与学习者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角色,确保在发生学习行为的同时,教育内容也被真正理解。面对未来社会,教育体系需主动适应技术发展,弥合学习与教育之间的鸿沟。

  四川省成都艺体中学党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汤锡波介绍了该校通过数字赋能推动艺体教育发展的实践。学校在网络智能终端、智慧应用中台、多维度数字资源供给系统等方面加强基础建设,构建了课堂观测系统、数字绘画系统、音乐个性化练习平台等一系列应用场景,实现跨学科实践与创新驱动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屡获表彰。

  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大学助理教授艾哈迈德·A·阿尔·哈提卜(Ahmed A. Al Khateeb)强调智慧教育治理中规则制定的重要性。他表示,全球转型是智能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而治理与政策是实现智能教育的关键。智慧教育治理需关注政策与实践的衔接、法规建设、教师培训、监测与质量保障,以及数据使用伦理等重要方面,同时分享了沙特在智慧教育治理中的实际经验。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校长陈晨分享了学校基于“全人发展”理念形成的“一体三重”教学特色,以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践。学校开发了“e吉祥”智慧校园系统,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与教育治理的“一体三维”框架,通过数字基座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融合脑机技术革新课堂评价,依托资源联盟实现全域共享,形成数智育人新范式,为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八中经验”。

  榆林学院副教授安东尼·富特(Antony Fute)表示人工智能可助力个性化学习体验,但也应关注其开发过程与训练材料的合理性。在开发AI工具时需充分考虑其社会与文化背景,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并指出发展中国家在AI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他呼吁政策制定者支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重庆市渝中区科技教仪中心主任,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陈翔分享了该区通过顶层设计构建统一数据基座、推进应用升级满足个性化需求,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及学生健康等领域实现精准教学与个体发展的实践。依托数据驱动推进治理现代化,生成数据画像与治理驾驶舱,为教育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恩平黄冈实验中学校长付永华介绍了该校作为一所县域中学,通过引入智慧笔技术实现从笔端到云端的教学数据采集与分析,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个性化教育水平。该技术缓解了优质资源不足、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等难题,既减轻教师负担,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成效,推动家校共育,为县域中学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吉林省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一级教师张晓云介绍了该校“少年云AI云教室”项目。该项目通过AI技术让边疆地区学生接触前沿科技,促进多民族文化交融。云教室不仅提升教学质量,还成为学生的心灵伙伴,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成长中的困惑,让边疆孩子眼中有了光芒,增强对家乡与世界的热爱与向往。

  论坛上还宣读了《关于公布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智慧教育发展,促进经验交流与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的指导下,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组委会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申报、遴选和公示,最终确定包括《破壁·融通·创生:基于“学习通智慧校园平台”的创新实践探索》在内的1008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在最后的视频报告环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名誉教授,教育创投研究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丝·勒肯(Rose Luckin)探讨了智慧教育中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平衡关系。她指出,智慧教育应成为增强人类认知的生态系统,提出可从工具、催化剂和学科三个视角看待人工智能,并辨析了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根本差异。她呼吁借助人工智能培养人类的复杂思维与学习能力,建设全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共同构建促进人类繁荣的教育新生态。

  论坛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副主任徐建和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宿庆联合主持。

编辑:刘佳曈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智教名师领航创新路径 优秀案例示范实践未来——“智慧教育名师论坛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颁证”活动举办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