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转型,人本理念引领课堂变革——“领军教师与智慧课堂”论坛举办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8-25 14:10:44
央视网 | 2025-08-25 14:10:44
原标题:
正在加载

  8月20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领军教师与智慧课堂”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代表,围绕“领军教师的核心素养与培养路径、基于大小屏融合的智慧课堂生态构建、领军教师引领智慧课堂创新的策略与实践以及智慧课堂赋能领军教师专业发展”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嘉宾致辞: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塑造,AI引领教师角色转型与专业发展

埃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智慧治理助理部长谢里夫·基什克(Sherif Kishk)

埃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智慧治理助理部长谢里夫·基什克(Sherif Kishk)

  埃及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智慧治理助理部长谢里夫·基什克(Sherif Kishk)表示,在人工智能迅速改变全球格局的背景下,教育系统亟需主动转型。他强调,教师的角色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向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者。埃及积极实施国家2030战略,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包括智慧校园建设与数字内容开发等一系列举措,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与数字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亓俊国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亓俊国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亓俊国表示,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领军教师更是推动课堂变革与教育创新的关键引领者。他提到,北师大始终立足国家教育战略,承担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近年来推出“AIGC赋能教师培训”系列项目,系统构建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助力教师实现从技术应用者到教育创新者的根本转变。

主题报告:AI推动教育范式革命,“教师转型+人机协同”成核心路径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理事会成员,密歇根人才联合组织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萨蕾娜·希弗斯(Sarena Shivers)表示,人工智能为个性化教育路径提供了关键支持,她呼吁教师培训应注重AI素养与数字技能,以安全、负责任的方式运用AI提升教学质量。她结合其机构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教学案例,分享了通过个性化、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实践经验。

  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局长周文杨介绍了该区以“S2C”(学生到课程)为核心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实践与成效。围绕“建成西部教育高地”目标,高新区系统构建“1345”智慧教育体系,通过优化数字基建、汇聚课程资源、建立多维评价,推动教学深度变革。创新实施“五学课堂”模式,以AI赋能备课、教学、教研及评价全过程,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教学。

  长沙市教科院院长黄军山分享了长沙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的经验。他介绍了区域构建的“六维”品质课堂模型:学习目标契合化、学习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具身化、思维发展品质化、教学手段智能化和课堂文化生命化,并从环境建设、教研引领、培训赋能与应用推广四方面分享了培育区域应用AI助力教育新生态的多项举措。

  亚欧基金(ASEF)高级项目主管,教育创新负责人乔蒂·拉赫曼教授(Jyoti Rahaman)指出,AI既能提升教育效率,也可能因算法依赖削弱人的主体性。她提出“五步赋能路径”:按自身节奏认识AI、开展团队互助学习、在实践中应用技术、组织面对面交流,以及通过优秀教师辐射更多人群等方式,增强教师信心与主体性。

  北京中学特级教师李舒宇以“太阳光下的正方体影子”数学项目为例,分享了其团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实践。该项目构建了涵盖动态目标映射、自适应任务链及多模态评价的智能框架,引导学生在技术支持下,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她指出,需警惕AI预设目标偏差及过度依赖技术等问题,强调技术应服务于启迪思维而非替代教育本身。

  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焦振洲介绍,学校构建了从生活感知、人文理解、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的四层次AI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如校园生态保护、助老设备开发)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与AI协作,强化批判思维、伦理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

示范课堂:一堂语文公开课,展示“师—机—生”三元课堂新范式

  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教育部学科领军教师朱煜以《宝葫芦的秘密》为课例,与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30位同学共同呈现了一节融合AI工具的语文公开课。朱老师通过对比自己简略的讲述与AI助手“豆包”细节丰富的讲述,引导学生体会如何运用语言、动作和对话增强故事的生动性。课堂注重语言实践、合作评价与技术辅助,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学习方法、在讲述中锻炼表达,体现了人文与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创新。

  南宁市月湾路小学,教育部学科领军教师郑胜梅以朱老师的课为例,阐述AI在帮助学生构建故事逻辑、开展创作与评价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其工作室在《鸟的天堂》等项目化学习中,借助AIGC作为“学习导师”支持任务拆解、方案生成与知识建构的具体实践。她表示,AIGC与课堂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训练与AI对话以收集和处理信息;借助AI解决问题并实现创意表达,以及通过多元评价推动个性化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李玉顺基于两位教师的课例与反思,总结AIGC为课堂生态带来的深刻变革。他表示,当前教育正从传统知识传授转向“师—机—生”三元协同育人的新生态,AI已从辅助工具演进为具有生成与协同能力的教育主体。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正从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化为认知架构的设计者、情智发展的激发者与诊断评价的生成者。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国际能力培养研究所(UNESCO IICBA)、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睿辅智能联合承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傅骞、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学科教师研修中心主任陈文联合主持会议。

编辑:刘佳曈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转型,人本理念引领课堂变革——“领军教师与智慧课堂”论坛举办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