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础教育数字化,共话学校发展新路径 ——“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名校长论坛”在北京举办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5-08-19 20:52:21
央视网 | 2025-08-19 20:52:2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8月19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名校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名校长与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基础教育数字化变革、学校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校长数字化领导力等议题深入交流实践经验,探讨智慧教育发展新路径。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珠珠

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珠珠

  本论坛由教育数字化行动百校联盟、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科大讯飞等联合承办。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原馆长王珠珠和中国教育报智慧教育专刊编辑黄璐璐联合主持论坛。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教育数字化行动百校联盟理事长李有毅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教育数字化行动百校联盟理事长李有毅

  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原校长、教育数字化行动百校联盟理事长李有毅在致辞中表示,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议题。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教育教学全流程,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既要敏锐把握技术机遇,推动教育融合创新,更要清醒认识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以教育者的专业判断力驾驭工具,始终坚守“技术服务于教育本真价值”的核心原则。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教育生态,科大讯飞致力于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并肩同行,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干家”、教师和校长的“赋能者”、教育公平的“促进者”、智慧教育生态的“连接器”,为学校提供真正解决教育教学痛点的、好用易用的技术与产品,助力教师解放生产力,助力校长用数据洞察辅助科学决策,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地域鸿沟,共建共享繁荣的教育应用生态。

专题报告:前沿探索勾勒智慧教育新图景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郭绍青教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郭绍青教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郭绍青教授,以《AI驱动课程逻辑重构》为题作专题报告。他表示,AI带来课程要素多方面转变:教育智能体成新要素,内容动态化个性化且多模态,学习环境成自主交互沉浸式智能中心,评价方式、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同时,AI推动课程逻辑由线性结构转混合结构,课程向学习服务功能演进。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毛道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毛道生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正高级教师、成都市特级教师、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毛道生聚焦“数智时代基础教育双师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介绍了成都市“双师教学”的七类典型模式,并强调了其在搭建教学共同体、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与制度创新、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方面的创新价值。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育学院院长克丽丝塔拉·穆扎(Chrystalla Mouza)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育学院院长克丽丝塔拉·穆扎(Chrystalla Mouza)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育学院院长克丽丝塔拉·穆扎(Chrystalla Mouza)分享了“基于研究的中小学计算机科学教与学专业发展机会设计”。她强调,学校的暑期项目通过提供资源和示例,对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学习、课程选择和实施产生了影响,助力教师塑造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方式、教学策略。

校长报告:一线实践解码高质量发展路径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徐惠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徐惠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徐惠围绕智能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分享了学校在AI+课程(三级体系)、AI+教学(人机协同)、AI+学习(数据驱动个性化)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她表示,在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不再局限于作为知识技能的载体,更多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对未来的创造。

四川省绵阳中学校长苟文彬

四川省绵阳中学校长苟文彬

  四川省绵阳中学校长苟文彬以《算法与心法——智能时代教育的变与守》为题,分享了人机协同的数智赋能实践与思考。他提到,学校通过人机协同搭建新平台、开设新课程、实施新教学,赋能教育教学全流程:赋能管理提效,从“人跑”到“数跑”;赋能教与学升级,从“经验教学”到“精准教学”;赋能科学评价,从“片面了解”到“全息画像”。

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理事长冯璐

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理事长冯璐

  合肥师范附小教育集团理事长冯璐介绍了学校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育人新探索。她提到,学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通教育教学数据,对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无感沉淀,自动形成丰富、清晰、多维度的数据资源,并进行及时的分析、诊断、建议,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以“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育人”构建起学校教育教学“生态系统”。

深圳市云端学校校长龚卫东

深圳市云端学校校长龚卫东

  深圳市云端学校校长龚卫东分享了该校通过提升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推动学校建设发展的经验。他介绍,中小学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包括数字技术感知能力、工具创新应用能力、数字战略规划能力、产品及环境设计能力、数字行动推广能力、创新实践迭代能力,其提升路径包括“做中学”、“建立共同体”和“总结提炼、形成标准”。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校长李华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校长李华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校校长李华介绍了学校在筑基、强师、优教、改评四方面的实践,包括:打造AI智能体和沉浸式学习场域,构建全域育人网络;引领开展“五级”研修活动持续提升能力;师生、生生、生机多元交互,生成式AI工具与教学平台融合,实现工具的个性化设计与应用;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构建实施“数据护航·五育融合”课程评价等。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郭红霞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郭红霞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郭红霞分享了该校构建可持续智慧学习生态的发展历程:以“创造与幸福”为核心,打造“终端+平台+资源+场域”四位一体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AI赋能的“分段进阶式”智慧课程体系,创新“三链五阶”交互教学模式,建立了“精准赋能成长”的智慧评价导航系统,创建了人机协同共生的“情智管理”系统成效显著,建成特色智慧学校。

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总校长周文美

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总校长周文美

  长郡外国语教育集团总校长周文美分享了以人工智能赋能师生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他提到,该校以提升师生数字自我效能感为核心,分三阶段推进智慧教育,构建“三类三阶”教师培养体系,推进智慧学堂、变革学习方式、构建智慧生态,实效显著。

圆桌讨论:聚焦智能时代关键能力建设

  圆桌讨论围绕“面向学生和教师的智能时代关键能力建设”展开深度对话,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数字教育部主任、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明欢,合肥市第一中学校长吴英明,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附属小学总校校长张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第三小学校长王晓分享了实践思考。

从左往右分别为:中国教育报智慧教育专刊编辑黄璐璐,合肥市第一中学校长吴英明,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数字教育部主任、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明欢,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附属小学总校校长张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第三小学校长王晓

从左往右分别为:中国教育报智慧教育专刊编辑黄璐璐,合肥市第一中学校长吴英明,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数字教育部主任、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杨明欢,长沙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附属小学总校校长张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第三小学校长王晓

  吴英明表示,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需在坚守学科本质和育人初心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审美的鉴赏力、文化的理解力、科学的思辨力、价值的判断力”四大核心能力。

  杨明欢从四个维度给出建议:学生要构建“懂原理、练思维、触底线”的三重能力;教师要做好“设计师、指挥家、守门员”;实践路径上,需让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生长,将AI思维融入各学科教学,并为教师搭建AI工具“脚手架”。

  张华介绍,针对学生,学校通过国家课程与项目课程结合、活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以平常心对待技术,在实践中提升数字化能力与创新特质;针对教师,则通过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教学竞赛与激励机制,推动教师主动拥抱技术。

  王晓认为,AI时代需破除“AI万能”的认知误区,引导学生成为技术的创造者而非被动使用者,同时明确AI对教师是赋能而非替代。该校通过联合企业构建AI课程体系、结合本地特色开展项目式学习,有效提升了师生数字素养。

  本次论坛汇聚全球智慧教育实践经验,为名校长们搭建了思想交流与成果共享的平台,为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与会者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本真,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编辑:刘佳曈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聚焦基础教育数字化,共话学校发展新路径 ——“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名校长论坛”在北京举办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