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少儿守护人 郑树国 口腔卫生
-
主题教育
-
保护视力
-
主题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华先锋人物
-
中国动漫观察
-
六一儿童节
-
育儿消费
-
孩子 写作业
-
阅读能力
一、引言
当前,廉洁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法治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作为预防腐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强化大学生党的廉洁文化教育,帮助其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是培养合格的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影响甚至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云南大学纪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开设《廉洁人生—以案明纪》大学生廉洁教育选修课,专业和兴趣相结合,充分融合纪检监察工作理论和实践资源,以大量违纪违法案例为基础,以党的六大纪律为主线,聚焦明纪律规矩,守法律底线,强化纪律规矩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的理念,运用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系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廉洁的内涵与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启发广大在校大学生廉洁人生从校园起步。
二、《廉洁人生》课程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新时代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续发展的“源动力”,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影响甚至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廉洁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培育树牢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抓住大学读书这个关键时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廉洁意识,扣好廉洁从业、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有利于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觉抵制腐败侵蚀,规规矩矩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破解腐败低龄化难题的需要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地纪委监委相关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80、90”后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的立案率高达25%,占比较高。此外,媒体、网络曝光的各行业腐败低龄化、年轻化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学校纪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校大学生作为非公权力掌握者,也表现出一些“微腐败”行为。例如,学生干部队伍中的“跑官拉票”,学生资助管理中的“欺瞒获资”、过期不归还“助学贷”,学术研究弄虚作假,向教师行贿以获得高分等行为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新时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走进社会、走上职场,将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或领导干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若其在学校里没能接受系统完整的廉洁文化教育,没能树牢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必将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对于破解腐败低龄化难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需要
为掌握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对廉洁文化教育的认识情况,云南大学纪委在省内部分高校开展了调研走访,发放问卷调查130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11978份。深入12家学院开展调研,实地座谈、访谈班主任、辅导员64人,在校大学生近200人。从调查走访情况看,我省82所高等院校,大部分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方式只是偶尔组织相关活动、讲座,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缺乏系统考虑,很难实现广泛传播、有效传承廉洁文化的效果。从问卷调查来看,仅41.5%的学生知道或者听说过“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68.1%的学生在学校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廉洁文化教育。这些现实情况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建设“清廉学校”的要求不相适应,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从理论、实践和精神层面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有利于加深其对廉洁文化理论认识,树立正确廉洁观,传承党的廉洁基因,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廉洁的知识、情怀、信念和品质渗透于心,让廉政文化由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观、可触、可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价值判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持续引导学生廉洁人生从校园起步,让新时代廉洁文化在校园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三、《廉洁人生》课程的实践经验
(一)《廉洁人生》的育人追求
一是知识层面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全面从严治党、廉洁文化建设等进行多维阐释,以大量正反面典型案例为讲授内容,加深学生对腐败、反腐败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体制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二是能力层面上,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廉洁风险意识和廉洁自律能力,使其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能自觉抵制腐败。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相关知识,为其今后走上不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信仰层面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增强其对党的认同意识、归属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廉洁人生》的课程构架
一是授课内容聚焦主题。课程聚焦百年来主要历史时期党创立的廉洁文化资源,围绕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战略思想,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等,围绕纪检监察工作的历史、职责、工作流程等业务内容,以大量的腐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对廉洁文化建设、党纪党规等内容、概念的理解。二是突出实践锻炼作用。以《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为指导,通过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主题辩论赛、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学生廉洁意识,提高防范腐败的能力。三是发挥校内校外力量。课程以理论课及实践课作为基本教学模块区分,师资力量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特邀专家组成,根据课程不同专题邀请省纪委监委一线办案人员、云南省新时代大学生廉洁自律素质教育与研究中心专家到校授课,做到既有学术前沿理论分析,又有案例分析,鲜活生动。
四、工作开展情况
(一)课程设计。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国内外廉政建设典型案例,通过课堂讲解、讨论交流、实地参观、分组辩论、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案例背后的法律、道德、政治等问题,从而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二)师资力量。本课程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法学、政治学、新闻学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同时邀请法律界、纪检监察领域的专家担任客座嘉宾,为学生提供权威的指导和支持。
(三)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廉政理论、法律制度、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纪律规矩,提高法律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提高教学效果和互动性。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讨论交流、分组辩论、实地参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创新做法
(一)案例库建设。建立了一个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廉政建设案例库,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参考。案例库不断更新和完善,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二)跨学科融合。将廉洁教育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融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学习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廉政建设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六、育人效果
(一)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显著提升,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增强,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准则。
(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七、产生的标志性成果
(一)课堂讲授团队整理并形成了《廉洁人生—以案明纪》大学生廉洁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
(二)课堂讲授团队多篇关于学校廉洁建设的文章被《中国纪检监察》《云南日报》《云南纪检监察》采用。
(三)课堂讲授团队形成多篇咨询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
(四)学校纪委纪检监察干部牵头课题《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为省社科阐释二十大精神重点课题。并顺利结项。
八、社会影响
(一)本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提高了学校纪委的美誉度。
(二)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推动了社会廉洁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风气。
(三)本课程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为其他高校开展廉洁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了高校廉洁教育的交流和合作。
(四)本课程培养的学生成为推动社会廉洁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九、结语
《廉洁人生—以案明纪》大学生廉洁教育课程的开设,是本校在廉洁教育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和创新实践。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本课程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育人模式,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和社会影响。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和创新实践,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