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爱 其名华夏——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后感

副标题:

来源:教育部关工委  |  2023-04-14 20:35:27
教育部关工委 | 2023-04-14 20:35:2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清风拂过陵园,空气中阳光的味道几近饱和。墓碑前,大人们肃穆地礼敬英雄,那是他们对于先烈的敬重与感激;枫树下,孩子们嬉笑打闹,那是英烈们所盼望的盛世。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我打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英魂乘风读过每一页书。文字勾勒出英雄的模样,穿过百年光阴,带我去看那乱世。

军阀府里贪婪的眼睛,盯着中华的地图,勾勾画画覆盖了地图的角角落落,其野心带给人民的黑暗也笼罩了九州大地。天空乌云密布,不见阳光。既然阳光无法照亮大地,有一群青年便誓做星星之光,点燃燎原之火。责任、奉献,爱国、爱民,这些中华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成了他们用生命去追逐的信仰。

于是,无数的“小人物”将热血洒进历史长河,聚成了这奔腾不息的满江红。

热血长河流进嘉兴,与夕阳的红相辉相应。微风吹过,替青年们擦去汗水;那是一个重病的时代,可微风中却有了病愈的迹象。这一江中国红流入赣江,于南昌汇聚,映照着希望的模样。革命人的满腔热血,流过湘江的河床,在大渡河中咆哮,流淌在黑山白水间,奔涌在长江三角洲,从台儿庄到长沙,从平型关到华北,只因其有所爱,名为华夏。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无数璀璨耀眼的精神与时代,浓缩为了“华夏”二字,那它的分量该有多大啊。可革命者们稳稳地接住了它,没有手抖,没有回避,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向前和在战火中流血牺牲的拼搏。没有人逼他们这么做,但当“华夏”二字与其蕴含的精神第一次在九州大地被传承时,就已预告着他们的决定。

陵园中,我手捧鲜花,来到墓碑前。我将鲜花献给先烈,他们将生命献给祖国;我俯身擦去墓碑上的尘埃,他们匍匐洗去祖国的耻辱。

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因为这川流不息的满江红,早已流入我们的血液,是我们生命的底色。

梦想与责任在青春中邂逅,我逐渐发现,我一生的钟爱,应为华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我愿以华夏精神点燃岁月,持奋斗之火礼迎未来。我想,我们读党史、学党史,并不仅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赓续伟大的建党精神,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书写更好的未来。

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盛世中国正如先烈们所愿,我们的国家,五岳向上:满江的中国红,滔滔不绝。

今天,少年的我们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我们所爱,其名华夏。

作者:天津市第六十一中学 李思亭

编辑:王焱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我们所爱 其名华夏——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后感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