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找不到工作,科举考试场场不过……小朋友最爱的诗人竟是这样?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2-06-14 12:24:32
央视网 | 2022-06-14 12:24:3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相较于李白,杜甫也很火,只是火在了小朋友的语文课本里。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历史上极出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深远地影响了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有着“诗圣”的荣誉称号,笔下诗篇也有着“诗史”的赞誉,如果编撰一本现实主义古诗总汇,杜甫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榜首。

01

# 源自祖上的文人血脉  

与李白祖上的流放西域不同,杜甫的出身是一等一的好,据记载,杜甫的远祖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还与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良好的家庭出身,给了杜甫见识宽广世界的机会,也为他日后的诗词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据不完全记载,杜甫看过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听过李龟年的歌声,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被社会名流夸赞过、被长辈屈尊访问过……总而言之,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小青年与别人家的孩子。

成年后,杜甫开始骑马打卡各大旅游地界,到处游山玩水,中途还抽空参加了一场科举考试,毫无意外地名落孙山后压根没当回事,依旧该玩玩,该写诗写诗。那句流传千古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杜甫在此段快意时光中写下的诗篇。

公元744年4月,游戏山水的杜甫在洛阳与自己一生“最爱”——李白见了面。然后,有了自己的杜甫三连。

02

# 与命中克星——李林甫的爱恨情仇    

可能,实在是太爱李白,致使两人的命运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重叠。这个重叠,应在了科举考试上。

放眼杜甫的坎坷为官路,比之李白,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山更比一山高,堪称地狱级难度。

与李白见面的三年后,杜甫迈向中年,不再年少轻狂了,放眼一瞧周围,也兴冲冲地开启自己的科举之路。

公元747年,朝廷举办“选艺”考试,只要来者有一艺之长,就可以报名参加。杜甫觉得自己机会来了,背起细软信心满满地前来考试,就此,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天定克星——李林甫。

李林甫时任宰相,心胸却不算大度,总觉得有人要暗害自己,尤其是刚入社会的读书小青年,李林甫很愁,愁到最后,他想到一个终极策略,把制造问题的人都扼杀在摇篮里不就好了?

所以,当年的这场科举,所有考生的成绩都是不及格。

杜甫很悲伤,但没放弃,他决定学一学远方李白,开启独属于自己的献赋求职生涯。

终于,四年后,他靠着《大礼赋》得到了等候分配的“参列选序”资格,杜甫背起小挎包,信心满满地前去考试。然后——又见到了李林甫。

杜甫拿到了人生第二张成绩不及格的考卷。

在通货膨胀的长安城里,父亲已然去世没办法啃老又一直没工作的杜甫换了好几处房子,从市中心一点点向南,最终来到了位于长安城南的少陵郊区。杜甫看着眼前的荒凉美景,提笔起了个自娱雅号——少陵野老,就是住在少陵里年纪很大又一事无成的“老废物”。

又是四年之后,已经辗转多年的深海小遗珠杜甫,才终于有了一个小小职位——只比九品芝麻官大半级的从八品“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职责是看大门。

这一年喜不算喜,悲却是大悲,年末时,杜甫回家省亲,发现自己小儿子饿死了。

心情郁郁的杜甫在这一年提笔写下留名史册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段横跨近十年的长安之旅总结来讲,就是拥有文学梦、心怀苍生社稷的文学青年,背起行囊、兴冲冲地来到长安,准备一展宏图匡扶社稷,然后十年没找到工作,科举考试场场不过,通货膨胀买不起房,终于奋起一次成为朝廷看大门的后,回首惊觉,自己小儿子已经饿死了。

03

# 和“最爱”李白一起被安史之乱暴捶

命运的真谛就是暴捶你一顿之后,你抬头发现,第二轮暴击已经在路上了。

小儿子饿死的同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开始了只身北上、被捕、逃亡、被贬、调任、再被贬的地狱级闯关生涯。

闯关之时,杜甫也没有抛掉自己的业余最爱——写诗,沿途见证到民间苦难与自身体会到的悲怆,都体现在杜甫的笔下,这段时期的文学创作中,最为出名的代表作就是他的“三吏”,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与“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艰难捱过历劫的关卡后,杜甫当了几年相对安稳的朝廷“左拾遗”。但时逢关中大旱,时政污浊,杜甫忍了又忍,最终忍不下去了,干脆拍桌而起,动身去过一种更为刺激的生活。

公元759年,毫无积蓄的杜甫上书辞官,一路辗转腾挪来到成都,靠着一众好友的众筹,艰难盖起一座潦草的茅草屋,提名“杜甫草堂”,对,就是后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被卷起三层茅的房子。

可是杜甫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颠沛流离的生活依旧继续,在中途被推举做官又二次辞官后,杜甫累了,选择做看大门的翻版工作——看公田,“公田管家”杜甫正式上线。

这一年的杜甫已经53岁了,看守公田大门的同时回顾前半生,逐渐开启了思家模式。终于,在安稳三年后,想家又没钱回家的杜甫做出了乘舟出峡归家的重大决定。然后,开启了没房子住、吃不饱饭、意图回家却没路费的晚年生活。

公元770年的一个冬夜,贫病交叠又始终无法归家的杜甫,在江面上的一条小船中与世长辞,时年五十九岁。

04

“万人曰杰,倍杰曰圣”

名起于百年后的诗坛大家   

杜甫的笔下记载着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记载着人间疾苦、社会矛盾与动荡,虽然唐朝世人没太偏爱过杜甫,但是自宋朝起,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以百年为单位的漫长时期,每年都有人爱杜甫。

宋时,王安石作诗《杜甫画像》,“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今时,郭沫若先生提笔写楹联,上句评人、下句评诗——“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在“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的问题中,有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神、仙、佛,都不是形容人的,只有圣永远在人间行走,永远存在于平凡之中。一个人在人间,做一件平凡却又很高尚的事,这便是圣了,杜甫担得起这个评价。”

故去百年后,杜甫与自己笔下的诗文依旧绽放着清朗光辉,在历史的星河中,长久地注视着人间。

编辑:刘佳曈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十年找不到工作,科举考试场场不过……小朋友最爱的诗人竟是这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