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少儿守护人 郑树国 口腔卫生
-
主题教育
-
保护视力
-
主题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华先锋人物
-
中国动漫观察
-
六一儿童节
-
育儿消费
-
孩子 写作业
-
阅读能力
小时候,我最讨厌别人别人在我面前说:“蓉,你妈呢,怕不是上贵州了吧?”每当听见这种不怀好意的询问,我就立马给他翻个白眼,然后蔫头耷脑的走开了。
是的,我的妈妈来自贵州,那个以侗族大歌闻名全国的大山里。和爸爸相识烟雨朦胧的杭州,因为共同的打工经历,两个早当家的孩子从彼此身上找到了倚靠的力量,在她19岁那年,提着简单的行李包,和爸爸来到我的家乡---一个刚通过验收二级公路的小村庄,并于次年生下了我,从此我开启了为期九年留守生活。
三岁那年,我在村子里开启了求学生涯,每天傍晚回家,左邻右舍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吓唬我说,你妈上贵州了,我是极其反感的,但是迫于自己是个孩子没能力辩解,回家关上门一阵抽噎,成了我排解痛苦的唯一方式。当我能用完整的拼音加汉字表达我渴求爸爸妈妈的陪伴时,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三年级上册的那个寒假,爸爸妈妈听说家乡发展产业,政府鼓励种植太空连,他们俩决定在家里承包几亩田种植莲藕,在政府的得力领导下,几年后家里的光景日益改善,他们就一直在家里陪着我读过了剩余的小学时光,那些年,我是真的快乐而满足。
十二岁那年,我第一次去了外公家,外公的家早已经不是母亲口中那个雨天漏雨,冬天漏风的用木板拼凑的旧房子,那是一座涂满清亮油漆原木结构的三合院的双层民居。饭后一阵寒暄之后,广场上悠扬的芦笙顺风穿过耳畔,大舅妈说要带我们去体验侗族大歌。广场中央,钟楼高高耸立,六面卷翘的楼檐仿佛是招揽天下游客的姿势。中间一群人,穿着各色服装,操着不同口音,有的在对歌,有的随着歌声围着篝火舞蹈。让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啧啧称奇。
“我们既是村民,又是演员。”舅妈刚唱完一组大歌,捋了捋额前散落的发丝,激动的说。“过去寨子里穷,交通不便,村里游客寥寥无几,曾经我家里还是贫困户,自从精准扶贫进寨子,我的旅馆的生意用日进斗金也不为过。每个月的收入比那些公务员还高,有了固定的收入,做梦都笑着的。我们是唱着侗族大歌,摘掉了穷帽子,闭塞的穷寨子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咱老百姓也吃上了旅游饭。晚上围着篝火唱大歌,白天有闲暇时间我们还要做手工呢。”“你们一定想不到,我们山旮旯的老手艺也会成为我们发家致富的法宝。每到旅游淡季,村里的侗锦培训班里就留下我们的欢歌笑语,免费的培训模式,只要勤劳,领回产品自己在家里加工,完工后合作社自己回收,不愁没有销路,更可喜的是,有的喜欢收藏民族产品的游客还成了我们资深的预定客户。”
“看见那座山了吗?听说现在已经被一个浙江老板承包了,要在我们这里开发生态旅游,想当年,这大山还是二妹(我妈妈)你们放牛赶羊的必去之处呢,外地人有经济实力,也有独到的眼光,门前河道做漂流,村后青山做索道,配合我们寨子的民俗风情,几年后又是另一番风景哟。”舅妈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像嚼上了“炫迈”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
现在,每到假期,我都迫不及待拉上爸爸妈妈去外公家里度假。一路上,汽车音响滚动播着《多彩贵州》,车窗外,广告牌上的“大美贵州欢迎你”不断的映入眼帘,我想,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水平怎能节节攀高,如果不是国家经济实力强,天堑怎能变通途?蓝天如洗,江山如画,滚滚的车轮载着我们一路向前,奔赴美好。
陈蓉